- A+
白宫大力推进精准医疗,借助基因组测序技术,整合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交叉应用,加速研发进度,迈向药品量身定制的“精准医疗”时代。
精准医疗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存在。其目的是,针对每个病人的基因图谱和个体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提供药物和物理治疗。
近几年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已经批准通过了数十种靶向治疗药物,其中不乏若干癌症治疗的成功的例子。
即便如此,大家离开奥巴马总统在2015国情咨文中宣布“新医疗时代”的来临,实际上还有很多年的距离。
四个理由如下:
1、相关科学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
世界上第一款靶向治疗药物赫赛汀(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由FDA于1998年批准。该药有效针对的是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
自此,又有若干针对癌症易感基因治疗的靶向药物面世。然而问题来了,并不是每一位接受靶向治疗的病人都达到了预期疗效,原因至今不明。
解答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病人大数据,包括基因组测序及临床数据,如病人使用何种药物以及服药后的临床反应。
创新临床实验也能提供宝贵的信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MATCH临床实验,将成千上万的肿瘤患者的肿瘤基因排序,寻找易感基因的靶点。
NCI癌症诊疗科室副主任理查德•西蒙(Richard Simon)告诉我们,这类研究数据还能帮助科学家找寻药物起效与否是否有其他的基因参与,
除癌症外,基因变异还会导致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尽管目前已检测出数以百计的基因“变量”,但临床上仍有许多未知数。
2、基因检测市场不规范
精准医疗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全面可靠的基因测试。
传统的诊断检测一次只能检查一项或若干项指标,比如某个易感基因。如今一些公司兜售更为先进基因组测序,号称一次就能够检测出成百上千种易感基因。
缺少FDA的约束,商业化的基因组测序被过度宣传,而其本质上还是数据收集和分析。尽管高质量的测试的确存在,然而市面上的大多数产品可靠性存疑。
“针对同一份DNA样品,不同的测试会给出不同的结果,”FDA个性化诊疗暨分子遗传实验室副主任伊丽莎白•曼斯菲尔德(Elizabeth Mansfield)说道。
3、贵就一个字
高阶的基因组测序报价数千甚至上万美元,然而其准确度和临床可靠性,让保险公司持怀疑态度。
因此,为了推广进准医疗,曾有一家公司决定免费为十万名肿瘤患者进行基因组测序。
此外,研制靶向药物同样价格不菲。研发药物需要若干公司通力协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进行针对性的诊断,还要确保一切符合政策要求,全程透明,方便监管。
相关政策或许会调整;但在还未调整之前,实在是影响研发进度。
最终,这些公司会意识到,与其死磕一种或许会治好一小撮人的药物,开发治疗常见病的“明星”药物会更赚钱。
4、我们需要大数据,以及大数据共享
目前最大的问题或许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去做基因组测序,即便是肿瘤患者。
因此新药研发过程中很难找齐足够数量的患者参与精准医疗的临床实验,这也是限制科研进度的因素之一。况且,需要的还不仅仅是基因组序列信息这么简单。
新落地的“精准医疗共建项目”(Precision Medicine Cohort project)将建立一个由数百万志愿者参与的共享数据库。
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任务,该数据库不仅包含个人的基因图谱,遗传改变,还包括病人生理信息和医疗记录,如细胞,蛋白质表达,和新陈代谢等,此外还有从移动终端收集到的跟踪数据。
然而光有这些还是不够。
这些数据整合成一个巨大的共享数据库,就能够帮助科学家识别细胞的生物表征和内在联系,非此前其他手段所能及。
然而激烈的竞争会使科研团队和商业机构将数据保密,与此同时,病人还担心数据共享会损害个人隐私。
“若要推进精准医疗,这些问题必须予以解决,”FDA首席健康信息官塔哈•卡斯豪(Taha Kass-Hout)说道。
他还表示:“医药公司和科研机构应该共享数据,共同推动行业发展,这是个双赢的举措。”
DeepTech深科技,源自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mit-tr
历史上的今天:
- 2021: 紫云母石的功效有哪些?
- 2021: 蜂胶口腔膜怎么用图解?
- 2021: 瑶浴的十大功效
- 2021: 火寒毒是现代的什么病?
- 2021: 凤凰单枞茶功效与作用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 红包福利社
- 微信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