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亮人物评价有哪些?陈希亮简介

  • A+
所属分类:知道百科

长沙有个被称为“海印国师”的和尚。他仗着与宋真宗章献太后的家人关系甚密,在乡间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初到长沙的陈希亮不是巴结这位连朝中权贵都设法套近乎的海印国师,而是决定依法除掉这个恶僧,以解百姓的心头之恨。于是他多次走访百姓,一丝不苟地调查海印的犯罪事实。在查获海印的犯罪证据后,陈希亮毫不手软地将海印逮捕法办。百姓的眼中钉拔了,大家十感激他,暗暗称他为“陈青天”。因为陈希亮是书生从政,故大家又称他为“白面青天”。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在查办海印和尚后,陈希亮还处理了一起“郴州竹场伪券疑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专门向林区百姓征收竹材的机构——郴州竹场的某些官吏将“收到竹子”的假券卖给输纳竹子的输户。输户不知情,将竹场所给的假券交给官府,作为已经纳税的凭证。官府察觉后,认定这些输户伪造假券。输户有口难辩,结果被打入死牢。陈希亮接到案卷后颇觉不解:输户贫穷而且目不识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有何能力伪造假券呢?他重新提审了输户,掌握了屈打成招的事实。为了避免制造新的冤案,他又派人去郴州调查事实的真相。原来是竹场的官吏为敛不义之财,不惜重金聘人制造伪券,将输户缴纳的竹子占为己有,而让输户当了替死鬼。铁证如山,最终竹场的官吏受到了严惩,输户得以无罪获释。因办理“郴州竹场伪券疑案”有功,宋仁宗特赐陈希亮五品官服。而他的“白面青天”的美名也传得更加响亮了。

当时,青州有个文士叫赵禹。他关心国家大事,看问题入木三。据他分析,地处西陲的党项族迅速崛起,其首领元昊虽受封臣服于宋,但随着力量的壮大,很可能会进犯中原。于是他上书朝廷,说元昊必然会造反,西夏必定会叛宋,希望朝廷早做防范。不料,朝臣们看了这份上书后,不但不认真研究,反而说赵禹不知天高地厚,乱议国事,破坏了国家的邦交大计,遂将赵禹发配至边关。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元昊果然称帝建国,自号大夏,起兵叛宋。赵禹闻讯,上书恳求官府重审他的案子,而当地官府却置之不理。赵禹一气之下,便进京直接告状。朝臣们见赵禹竟敢前来翻案,怕当时的事情暴露而惹皇帝生气,于是再次将赵禹打入了大牢。正在开封府任职的陈希亮接到案宗后,从忠君爱国的目的出发为赵禹辩护。经过他的一再辩论,赵禹终于得以无罪释放,还被委任为徐州的推官。“白面青天”的美名又一次远扬。

开封皇城有个叫沈元吉的人,自恃皇亲国戚的身份,横行乡里,称霸一方。一天,他闯进一户农家,见女主人颇有姿色,竟然当着男主人的面强行将她非礼。待男主人反抗时,沈元吉竟将其活活打死。案发后,开封府逮捕了沈元吉,并交由陈希亮主持审理此案。仗势欺人的沈元吉早就听闻陈希亮的大名,因承受不了陈希亮的威严,竟然吓死在了大堂之上。

皇祐元年(1049),名臣富弼推荐陈希亮出知房州(今湖北房县)。陈希亮到房州后不久,处理了一起“张元家属案”,不但释放了无辜的百姓,还使皇帝改变了主意。事情的经过大致如下:

西夏叛宋后,有探子上书朝廷,说华阴人张元西行夏州,当了西夏国主元昊的谋臣。此刻的宋仁宗正为征伐西夏而绞尽脑汁,听到张元反叛的消息,当即下令将张元家族中的老老少少一百多口人全部抓了起来,转移到房州集中关押。这些人中老弱残居多,命令一下,来不及打点行装就被押送走了,一路上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倒者很多。作为房州地方官的陈希亮十分明白,如果要求得自身的升迁,可以乘机对张元家族严加惩治,以博取宋仁宗的好感。但他深知这些人是无辜的,怎忍下此毒手?于是他连夜秉笔直书,向宋仁宗进谏:“张元通敌之事还未得到证实,不应该贸然采取行动。现在皇上要将其族人赶尽杀绝,这岂不是坚定了张元为敌国效力的决心吗?即使张元真的投降了敌国,他连自己的国家都不顾,还会顾及自己的族人吗?再说这些人并不是张元的近亲,只是他的一些远房族人,陛下还是开恩赦他们无罪吧!”陈希亮把信写好后,立即派人快马加鞭进京呈上。宋仁宗看信后沉思了良久,觉得陈希亮言之有理,便下令释放了张元的族人。当房州府内有关官员当堂宣读赦免诏书时,受张元牵连的张氏族人一百多人跪在陈希亮的跟前,个个泪如泉涌,呼喊着:“陈青天,青天大老爷!”这批族人回归家乡后,特地绘制了陈希亮的画像挂在他们的祠堂中。

陈希亮一身正气,不畏权贵,敢作敢为,塑造了一个“白面青天”的形象。他的同乡、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生平不为他人作行状墓碑,但在陈希亮过世十四年以后,却洋洋洒洒地撰写了《陈公弼传》。“清劲寡欲”、“严而不残”是苏轼对陈希亮性格与处事的集中概括。当然,如此正直、清明的廉吏,一生没有得到重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历史上的今天: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红包福利社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微信红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