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报》的休刊词是什么?停刊后他们做了什么?

  • A+
所属分类:知道百科

因为各种原因,听说办了四年的《长株潭报》已经正式停刊了……请问他们最后一期报纸是什么样的?另外,谁在任何一个单位工作了几年,都会感情的,所以我很想知道,这些媒体人在知道报纸停刊后说了一些什么、做了什么?……

长株潭报 创刊号(100版)

这一年,听到很多报纸停刊的消息了!每一份报纸停刊,都会留下许多的感慨,这种情怀大同小异,遗憾、可惜……等等。停刊后,如果高层的善后工作做得好(包括遣散费发放等等),基本不会有多少公开的矛盾暴露出来,所以即使有什么牢骚抱怨,也绝对是私下的。大家都会抱着善始善终的想法,站好最后一班岗。

看了《长株潭报》2015年9月21日的报纸——最后一期,有《休刊词》、《休刊公告》及几十位曾经的报人写的文字。对此,答主不想做任何评论,楼主需要的答案,都在他们的文字中。

一、《休刊词》

亲爱的读者朋友:

感谢您四年三个月又十五天的陪伴,从9月21日起,长株潭报休刊,与您告别。

根据调整报刊定位,优化报刊结构的要求,长株潭报将腾出更多人力资源开发新业态,寻找新契机。

株洲是座智慧、包容和开放的城市,我们有幸见证她的成长和荣光,见证过她的烟火与悲欢。四年来,我们感恩株洲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支持,让我们的每一次发声,都有回响。

感恩所有长株潭报的读者,你们的包容和信任,让我们的每一丝成长都有惊喜和感动。

感恩所有帮助过长株潭报的人,因为你们的帮助,让我们创造了逆势增长的奇迹。

现在,我们即将暂别,未尽之承诺,我们将设法弥补。读者朋友,请您近期依据我们公布的方式,来退订报款。

这张生于2011年6月6日的报纸,在过去的四年间,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朝露和夕阳,秉承着“湘江不腐吾道不孤”的信念,一点一滴地推动着城市的文明和进步。我们曾经尽心,我们曾经竭力。

四年,于株洲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而言,只是编年史里的一个背影,一次潮汐。但对于新闻人,这样的栉风沐雨,这样的披星戴月,仿佛一生。当心中的树叶在这个初秋簌簌落下时,我们推出最后一期特刊《新闻简史》,谨此献给这座城四年间的月光和霞光。

时光的深处,会留住铅字的重量。我们的纸里,曾经包着你们的人世,还有,我们的人世。记载,是惟一的存在。

未来,我们将重新扬帆,无论身处何处,都将不遗余力为长株潭的发展鼓与呼,为长株潭人民的幸福贡献绵薄之力。

祝福株洲。祝福湘江。祝福苍狗白云里的,难以道别却始终要道别的,每一寸光阴。

本报编辑部2015年9月21日

二、原《长株潭报》员工为最后一期特刊撰稿或编版

特刊团队:张志强 周逸峰 粟东升 李芳 王宇晨 秦楼 王兴夏 胡远志 秦向前 张金东 邓琴 杨岚 付超 郑重 胡芳 彭团 任偲 潘欣 帅英 张颖倩 刘巧玲 石雨鑫 曹双枚 唐玮 陈思思 邓尧 徐琳茜 胡芳 李文 王伟 孙汉秋 杜方江 邹晨璐 胡琨彬 曹伟 李楠 谢敏 李怡飞 潘月圆 张强华 夏绪东 马丹 王欢 王婕 高亚洲 苏中阳 邓艳红 孙信汛 杨茜 陈磊 马冰 伍婷婷 王雅娜

1、《生如夏花 蒲公英从湘江秋天飞过》

2015年9月3日下午,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下午,我悄然回了趟泰山路232号的小院,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但四年前的一幕幕仍如电影般呈现。感谢这个小院,见证了我奋斗的青春足迹,也给了我一个转身向上的机会。

感谢湖南出版集团和潇湘晨报的领导,让我有幸成为首批长株潭报人,记得伍洪涛社长2010年给我谈及复刊长株潭报的宏愿时,我才25岁,受命担任采访中心主任兼经济部主任,参与报社创(复)刊前的考察、论证和谋划,直至后来选址、装饰、招聘、培训、出刊、运营。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不知疲倦,每晚最后一个离开小院。一天凌晨3:30,我刚进入梦乡,接到编辑部领导的电话,要我们执行一个突发重大选题,那一刻我明白,奋斗路上我并不孤单。

感谢所有的长株潭报人,特别是一线的采编人员。大家共事的时间或长或短,但很多人已成为一辈子的朋友。

感谢支持长株潭报的社会各界,如时任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多次接受我们的采访,对我们的报道作出批示,当我们的免费宣传员,还记得“救助安安”的报道中,他听了我的讲述后,眼眶都湿润了,他说:“株洲是一座有爱心的城市,我们也要让安安感受到城市大爱,人间真情!”在他的推动下,我们对“安安”小女孩的救助十成功。

又比如著名慈善家余彭年先生,他在创刊前欣然为我们题写了:“靠你更近,看得更远”几个大字,并认购了创刊号广告,创刊号第二年,他继续投放了头版广告,直到今年去世前不久还曾和孙子谈及家乡的这份报纸……

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心存善良,对一份新生的报纸无限宽容、充满期待,当然还有我的家人,直到今天,家人每年都订阅5份长株潭报,用实际行动支持。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2012年8月,因个人志向原因,我选择离开了长株潭报,开启了另外一条人生道路。但我对18个月的长株潭报生活,永远感恩,永生难忘。(胡远志 现就职于省委政研室)

2、《有多少艰辛,就化作多少坚定》

四年前,我带着装修队进驻泰山路232号。这四年对我来说,想说的太多了,但又感觉无从说起。

当激越和豪迈慢慢消弭后,艰辛、坎坷甚至陷阱和痛苦会接踵而至,像潮水般将你围困。只是在困顿的时候,一些温柔的触角总会将你深深打动。一路有多少艰辛,就在我们内心化作了多少坚定。报人已然成为这个时代最后的贵族,孤傲地站在悬崖边,背对余晖,迎接朝阳。我们没时间恋爱,没时间履行一次陪儿女远行的承诺,我们身体和意志在拼抢,扛起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脊梁。

我感恩岁月的馈赠,这段温暖纯粹的日子,让我收获了内心的通达,让我获得了再造的勇气,让我无惧于任何风雨。(张志强)

3、《很多新人跑在了新闻最前头》

“你们的记者勤快,态度很好,做事扎实。”“你们的记者能主动、及时地把新闻发出来。”每每听到这些意见,我都有种满足感,毕竟我们的记者多是新手,但得到了各界的认可。

回头看走过的时光,我们留下了太多记忆。从2011年创刊之初的暑假小报童满街跑,到2012年开始的株洲风筝文化节;从每年夏天神农公园的啤酒水果节,到相约冬季的社区文化节嗨翻天……太多活动让市民和读者心动。神农湖畔、沿江风光带,每个社区,各条道路,乃至一花一草,都留下了不少我们的足迹和汗水。(王兴夏)

4、《那些不能忘却的“不腐与不孤”》

与大多数编辑相比,我已算个老男人了。大多数时候,我努力掩饰住当时在创业巅峰阶段的光荣与梦想,只想安安静静做个美男子,但总被原总办公室蒸腾的荷尔蒙挑逗得骚无止境,并直接投射到我每天的版面上。在每篇文章的开头,我都学着涂点颜色、藏点,身边狐朋狗友那些开心或不开心的事,都成为我卖弄的佐料。

与她有缘不到一年的时间,能记住的人不少,能记住的版面不多,能记住的瞬间会不腐,一如那篇“湘江不腐,吾道不孤”的发刊词,于今,纵然要到别的时候,也没有记不住的哀愁,唯有记得住的光亮理想。(高亚洲 现就职于潇湘晨报)

5、《时间会记得拉我一把的老哥》

长株潭报创刊时,我任职编辑部版式编辑。2012年初,已入职半年多的我不甘在编辑部宅居,趁着假期,毅然踏上遥远而未知的采访路,抵达千年古镇朱亭。然而回程时,却错过当天的最后一班巴士。当地摩的司机指点我去高速公路上拦车,我在高速入口苦等许久无果,几乎要放弃,谢天谢地,在雨夜终于遇到一名开小皮卡的老哥愿意顺道载我,他说这只是举手之劳,下车时他坚持不收车费。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那些遇见的人、那些发生的事,时间会记得,株洲会记得。(苏中阳 现就职于ZAKER新闻客户端)

6、《摩托驶过黑夜和黎明后座驮着爱人,还有梦想》

初识铁妞,得亏技术部的同事佳维。2012年年初,他从网上买了这辆二手黑色踏板助力摩托,他原本打算运回汉寿老家“孝敬”妈妈。为了能在接到新闻线索后最快赶到现场,一番谈判后,花了半个月的工资,这辆黑色踏板车便成了我的私产。因为没有女朋友,我给它取了个名字,“铁妞”。

那时起,一个采访本,几张名片和一辆摩托,便成了我这个报社小记的标配。

株洲这座城市不算大,基本上发生任何角落的新闻,铁妞半小时内都能赶到现场。

有了摩托,跑新闻的效率自然提高,当时,我还负责株洲全市公安线口的新闻,有时会同时接到三个派出所的采访通知,幸亏有铁妞,也都顺利完成了采访。

历史上的今天: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红包福利社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微信红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