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一览

  • A+
所属分类:知道百科

8.抗过敏作用:五味子GomisinA对鼠的实验性过敏性皮肤反应和豚鼠抗原诱发性气管肌收缩实验表明,GomisinA对鼠的同种被动过敏性皮肤反应(PCA)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还能抑制大鼠反皮肤过敏反应(RCA)、大鼠被动性Arthus反应和苦基氯(PC)诱发的小鼠接触性皮炎。抑制RCA的剂量较抑制其他皮肤反应要低。GomisinA还能抑制豚鼠抗原诱发的气管肌收缩。对由组胺,白三烯D4和(LTD4)CaCl2诱发的气管肌收缩,对由组胺、白三烯D4和(LTD4)Cacl2诱发的豚鼠气管肌收缩也有抑制作用。对高钾诱导的豚鼠结肠带收缩的抑制作用具有量效关系。抗过敏机制与抑制组胺释放、对抗化学调节介质和抑制钙移动有关。

9.其它作用:70%五味子浸剂等制剂对兔在体和离体未孕子宫,妊娠子宫和产后子宫均有诱发自律性收缩的作用,但对张力的影响不明显,不引起挛缩,作用性质与催产素相似,而与麦角不同。另外,五味子具有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及明显延长小鼠游泳耗竭时间(P<0.05-0.01)。五味子乙醇提取物体外试验对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毒性】1.五味子乙素的毒性研究:1.1.一次以2g/kg乙素灌胃,10只小鼠无一死亡。200mg/kg每天1次连续30日灌胃,对小鼠的生长,血红蛋白量及主要脏器的组织形态均无明显影响。曾给二犬以乙素10mg/kg每天1次连续4周灌胃,其食量、体重、血象、肝功能(BSP及SGPT)、肾功能(NPN)及肝组织活检,均与给药前无明显差别。

2.五味子7种成急性毒性的比较:将体重19-23g的小鼠一批分23组,每组3-10只,于禁食24小时后给不同剂量的五味子各成分一次,观察7日的死亡数,7种成分的急性毒性以醇乙及酯乙最大,以250mg/kg灌胃时,部分动物死亡,腹腔注射的毒性和灌胃差不多,乙素与酯甲毒性最低,2g/kg灌胃不致死,丙素与甲素毒性比较低。

3.五味子急性毒性:取18-22g小白鼠70只,雌雄各半,每组10只,一次性灌胃五味子15g/kg,观察72小时,各组动物反应良好,食欲正常,无一动物死亡,提示上述五味子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4.五味子挥发油的急性毒性:小鼠40只,随机分组,每组10只,五味子挥发油灌胃给药,观察3日。给药后,小鼠活动减少,步态蹒跚,呈抑制状态,呼吸困难致死。死亡集中于给药后24-36小时,按简化机率单位法计算,五味子挥发油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8.75±2.41g/kg。

【炮制】五味子:筛净灰屑,除去杂质,置蒸笼内蒸透,取出晒干。酒五味子:取拣净的五味子,加黄酒拌匀,置罐内,密闭,隔水炖之,待酒吸尽,取出,晒干。此外尚有用蜜蒸、蒸者,方法与酒蒸同(五味子每100斤用黄酒20斤,或用蜂蜜30斤,或用米15斤)。炒制:取净五味子用文火炒至鼓起,呈紫褐色为度。《雷公炮炙论》:凡用(五味子)以铜刀劈作两片,用蜜浸蒸,从已至申,却以浆浸一宿,焙干用。

【性味】味酸;性温

【归经】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主咳嗽虚喘;梦遗滑精;尿颇遗尿;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每次1-3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注意】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忌服。

1.《本草正》:感寒初嗽当忌,恐其敛束不散。肝旺吞酸当忌,恐其助木伤土。

2.《本草经疏》:痧疹初发及一切停饮,肝家有动气,肺家有实热,应用黄芩泻热者,皆禁用。

【复方】1.磁石丸(《医学纲目》),用治雷风内障,头旋恶心呕吐。2.通声膏(《备急千金要方》)。3.加减八味丸(医部全录·头门),用治脑疽痊后,及将痊时诸症。4.五味子汤(《三因方》)。5.五味子细辛汤(《鸡峰普济方》),用治肺经感寒,咳嗽不已。6.五味子丸(《卫生家宝方》),用治嗽。7.生脉散(《千金方》),用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湿热火行,金为火制,绝寒水生化之源,致肢体痿软,脚欹眼黑。8.五味子膏(《医学入门》),用治梦遗虚脱。9.五味子散(《本事方》)。10.五味子丸(《经验良方》),用治白浊及肾虚,两腰及背脊穿痛。11.五味子汤(《备急千金要方》),用治唾中有脓血,痛引胸胁。

【各家论述】1.孙思邈: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遇夏月季夏之间,困乏无力,无气以动,与黄芪人参、麦门冬,少加黄檗煎汤服,使人精神顿加,两足筋力涌出。生用。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

2.《本草衍义》:五味子,《本经》言温,今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药性论》以谓除热气,《日华子》又谓暖水脏,又曰除烦热。后学至此多惑。今既用主治肺虚寒,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补下药亦用之。入药生曝不去子。

3.《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药、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气而安肺。

4.《用药心法》:(五味子)收肺气,补气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气,肺寒气逆,则以此药与干姜同用治之。

5.《本草衍义补遗》:五味子,今谓五味,实所未晓,以其大能收肺气,宜其有补肾之功,收肺气非除热乎?补肾非暖水脏乎?食之多致虚热,盖收肾之骤也,何惑之有?火热嗽必用之。

6.《丹溪心法》:黄昏嗽者,是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

7.《本草会编》:五味治喘嗽,须分南北。生津液止渴,润肺,补肾,劳嗽,宜用北者;风寒在肺,宜用南者。

8.《纲目》:五味子,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

9.《本草经疏》:五味子主益气者,肺主诸气,酸能收,正入肺补肺,故益气也。其主咳逆上气者,气虚则上壅而不归元,酸以收之,摄气归元,则咳逆上气自除矣。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者,五味子专补肾,兼补五脏,肾藏精,精盛则阴强,收摄则真气归元,而丹田暖,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则精自生,精生则阴长,故主如上诸疾也。

10.《本草汇言》:五味子,敛气生津之药也。故《唐本草》主收敛肺虚久嗽耗散之气。凡气虚喘急,咳逆劳损,精神不足,脉势空虚,或劳伤阳气,肢体赢瘦,或虚气上乘,自汗频来,或精元耗竭,阴虚火炎,或亡阴亡阳,神散脉脱,以五味子治之,咸用其酸敛生津,保固元气而无遗泄也。然在上入肺,在下入肾,入肺有生津济源之益,入肾有固精养髓之功。

历史上的今天: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红包福利社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微信红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