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死得很明白,你可知国内做短视频有多难?

  • A+
所属分类:天涯八卦

今天早晨,一篇名叫《微视已死,请勿烧纸!》的文章传遍了互联网,其中提到腾讯已经战略性放弃微视微视目前的状况是:

“腾讯微视产品部总经理邢宏宇已经离职加入58同城。微视运营总监何钐也转岗加入腾讯内部一个新产品团队,微视产品部多个工作组解散,微视开放平台(BD)负责人徐志斌也离职创业。”

国内做短视频的网站不少,不过能说得上话的寥寥,背靠腾讯的微视算是其中之一。成立不过一年半就落得如此,仅仅是因为不够幸运吗?

微视的困境

说起来,微视的路数还是有些奇怪,明明行将就木,却:

2015年1月30日腾讯还在北京798轰轰烈烈的举行了“星耀视界·微视年度大赏”的活动;App Store上显示,微视最近一次的维护更新是今年的2月12日,再到前一次的2月2日还新上线了视频拼接功能,并将频道功能进行了大改版。这些大动作距离今天不过一个月。

微视死得很明白,你可知国内做短视频有多难?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的记者辗转采访到了微视内部的工作人员。我们了解到了这些情况:

1.关于此次的变动,在年前就已经有传闻,但是至今员工并没有收到正式的文件通知;

2.目前微视的用户大概在4500万左右(同比美拍在今年1月宣布用户破亿);

3.微视最好的时期是在2014年春节(上线于2013年9月),由于投入的大量的广告费,用户数据暴增。随后由于“没钱”,数据便一直下滑,大家都快看不到希望了。

另外,同属一座写字楼的其他腾讯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透露,原本微视的员工大概在100左右,年后在办公室上班的不到三分之一。办公区很空,跳槽的、转岗的,都在各寻出路。

短视频这个行业很难混

不止是微视一家,短视频这个行业,有许多相通的问题。

先从成本算起。除了互联网公司传统的开发运营投入,短视频额外还有:

1.带宽投入。视频网站每年的财报中,带宽的投入总是占了不小的部分,短视频也不例外。通常一个在线观众要流畅的观看标清视频大概需要30k到40k的带宽流量,换算方法是128k的流量需要1M的网络带宽。而且用户观看视频的每一秒(没错,每一秒)视频商都需要支付带宽费用。几千万用户的短视频可见一斑。

2.审核。用户自发上传的每一个短视频都需要进行审核。美拍在接受雷锋网采访时表示,美拍请了三家外包公司帮做每一视频的审核,工作量很大。

3.版权。短视频应用中的特效大多都是外包制作,音乐等装饰性功能也需要购买。

4.广告。美拍的工作人员介绍,短视频的渠道铺设成本比较高,特别是安卓,如果不花钱会被挤压空间。像微视这种主打“粉丝经济”的产品,早期的内容产出以“明星的短视频”为噱头,邀请明星进驻,需要耗费大量的广告费。

微视死得很明白,你可知国内做短视频有多难?

另外,尽管微视等一批短视频软件是借着4G的风头兴起,判定高速的移动网络之下,短视频的随时播放和上传已经没有网络短板。但是事实却是,国内目前的移动流量费用依然高居不下,从分享时的备注“建议Wifi下观看,土豪请随意”就能看出一二。曾经有用户测试,国内目前上传一段10s的短视频大概需要10M左右的流量,“讲述你我的故事”的成本实在有点高。

抛出这些不谈,就算成本和网络问题都能解决,用户生成内容(UGC)这一形式也很难让视频软件保持黏性。微视走粉丝经济,后期明星能提供的好视频越来越少,普通用户拍摄的视频质量不稳定,优质内容稀缺。如果不靠持续的强运营和幕后推手的联合炒作,很难跑在前头。

产品做不好,其他都是白搭

外遭美拍和秒拍的强袭击尚可接受,但是估计微视自己也想不通,马爸爸为什么要在微信中增加短视频的功能。这一功能给国内的短视频带来了极大的打击,被“相爱相杀”的微视也不例外。

另外,雷锋网已经提到,短视频需要强运营,但是微视的MV和滤镜效果直到去年6月份才加入,大量用户反映视频在拍摄和播放时体验不佳,视频优化做的很一般。前有“美女经济”的美拍狂吸眼球,后有新浪微博力挺的“秒拍”虎视眈眈,没有差异化没有竞争力又不受重视的产品如何胜出?

内外夹击,再加上短视频的先天不足,共同把曾经明星齐聚,热热闹闹的微视推到了今天这一步。短视频在国内也有昙花一现的灿烂过,要想持续的耀眼,还需要强力的娱乐基因和运营团队。从微视的行将就木来看,雷锋网只能感叹,唉,玩短视频真的好难!

历史上的今天: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红包福利社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微信红包网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